2月26日,湖南召開全省自然資源工作電視電話會議,2020年,湖南省將進一步推進礦業整頓整合,控制“小、散、亂、污”礦山。
到2021年,湖南砂石土采礦權數量要控制在15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從12%提高至30%以上。
自然保護區內的礦山是整治重點。2019年,湖南省按照“關停并轉”要求,退出國省兩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礦業權116宗,清理其他保護地內礦業權407宗。
下一步,湖南省將對生態保護紅線特別是各類自然保護地范圍內的已設礦業權逐宗制定整改方案,實現全面有序退出。
湖南是礦業大省,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礦山開采一度對河流造成較大污染。根據計劃,到2020年底,湖南省將全面完成長江岸線湖南段及湘江兩岸10公里范圍內視覺污染、水土流失嚴重、容易引發地質災害的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守護好碧水青山。
除了整頓、整合、修復,湖南省還將在郴州、平江、花垣、水口山工業園等地進行改革試點,在管理體制、準入門檻、退出機制、補償制度、產業升級、日常監管等方面探索礦業轉型發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