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白的紫葉李、嫩黃的油菜花,蝴蝶蹁躚飛舞,蜂兒勤勞采蜜。這是3月20日,記者在南京浦口老山丁腦趙建廢棄礦山看到的情景。去年以來,南京啟動長江干流沿線10公里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通過播撒草籽和樹種,治理周邊環境,再造青山綠水。近日,丁腦趙建通過市級驗收,成為南京長江沿線首個礦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項目。

今年1月15日,記者曾隨市規劃資源局及浦口分局、專家團隊等見證現場工程驗收考察。當時,剛剛完成修復的丁腦趙建礦山除了綠網便是黃土,石子路兩旁一排小樹苗在寒風中搖曳。因為開山碎石,整座山被劈成了一高一矮兩塊,中間形成了現在的步道。時隔2個月,記者在春暖花開季節再次回訪礦山,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剛剛復工的工人們,正在一棵樹一棵樹的檢查,對倒伏的進行培土扶正。山坡上,幾名工人在嫁接橫貫山體的輸水管道。巨大綠網覆蓋下的黃土中,小草已開始大面積發芽。油菜花更是迫不及待地沖破綠網,長勢喜人。黃色的花朵,引來了不少蜜蜂和蝴蝶。在山坡下的一汪小水潭里,記者甚至看到了水鳥。

“你很難想象曾經這里的情景,因為開礦,山體破碎,坑坑洼洼,碎石滿地,現場幾乎看不到綠色,小水潭也是黑水坑。”老山林場規劃建設辦主任丁朝友感慨道。為了修復礦山,工人們在高差100米的山崖上安裝鍍鋅網,噴灑黃土和樹種。把滿眼的碎石山坡和地面,變成了黃土地,并對小水溝進行生態治理。沿山還搭建了多條排洪通道匯入水潭,成為灌溉山體植物的水源地。丁朝友指著鍍鋅網覆蓋的崖壁表示,樹種撒下去,沒有幾年的時間很難長出來,山坡上的綠樹青草也需要精心養護,在未來的漫長時間,他們依然會在這里做好現場植物的管養,等待塊石裸露的山體綠樹叢生,與周圍青山連成一體。
由于植被還在養護期,目前這處礦山暫時不對外開放。山體外的水庫邊,記者碰到丁腦組的村民在這里散步。53歲的徐阿姨說,家門口青山連綿,只有這處山體巖石裸露,成了缺憾,如今植草種樹,保護生態,大家非常歡迎。

記者還分別回訪了蠟厲山白云石礦和鳳林礦。兩座礦山的礦坑內,雖然遠觀仍是一片黃土,但在春風吹拂下,一棵棵青草正從土中冒出。“生態環境破壞容易,修復卻需要久久為功,急不來。”市規劃資源局浦口分局浦口分局礦管科負責人表示,浦口區長江沿線將實施25處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自然恢復趨勢明顯的,主要采取場地平整、廢渣清理、輔助綠化等措施;破壞嚴重的,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浦口區去年總共完成14處76公頃礦山治理工作。今年,該局將繼續把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推進完成11處(面積80公頃)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

記者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了解到,根據《南京市長江沿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實施方案》,南京市長江沿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共包含61個子項目,總治理面積343.5公頃。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28個項目。預計2020年,全市長江岸線將完成不少于170公頃的生態修復面積,主要集中在棲霞、江寧、浦口、六合區。一座座昔日荒廢的礦山,正在生態治理下,醞釀綠色,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