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光伏與農牧雙主業大企通威股份年報出爐,財務數據顯示,通威股份2019年營收375.55億元,同比增長36.39%,凈利潤26.35萬元,同比增長30.51%,完成了2018年年底制定的營收同比增長10%的經營計劃。
受益光伏業務產銷量同步增長
分板塊來看,公司農牧業務營收186.99億元,同比增長11.20%,毛利率12.57%;光伏業務營收178.0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4.52%,毛利率25.89%。光伏業務板塊的大幅增長,得益于對應期內產銷量的同步增長。
2019年公司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光伏發電的產量分別為6.44萬噸、1.35萬MW、17.23億度,同比大幅增長233.89%、109.01%、104.31%;銷量方面,三者分別為6.38萬噸、1.33萬MW以及16.70億度,同比增長232.50%、106.92%以及102.99%。
在2019年期間,通威股份多個光伏項目產能達產,使得公司產量進一步擴大。2019年3月,包頭高純晶硅新產能達產,同年5月,樂山高純晶硅新產能達產;太陽能電池方面,成都三期項目和安徽項目于去年一季度達產,產能利用率也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光伏產業產銷量的擴大,使得應收賬款同比增加。截止2019年年末,公司應收賬款12.76億元,同比增長5.07億元,增幅43.48%,主要系公司光伏電站應收脫硫電價及電價補貼增加影響所致。此外,公司近年來應收賬款周轉率呈下滑趨勢,公司一位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僅回應道:“可能是資產規模的持續擴大導致。”截止2019年末,公司總資產額468.21億元,同比增長21.66%。對于其他相關問題,對方表示將通過采訪函回復,截至發稿前,記者暫未收到回復。
持續加碼光伏板塊
記者注意到,公司目前仍在不斷擴張光伏業務板塊。在披露年報的同時,通威股份也披露了一份定增募資預案,計劃募集資金不超60億元,用于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眉山二期)、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金堂一期)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三大項目擬分別投入金額24億元、27.01億元、18億元。
而在今年3月份時,通威股份則拋出50億可轉債,計劃投資于包頭和樂山兩地的多晶硅項目。記者注意到,除了通威股份外,單晶硅片巨頭隆基股份以及光伏企業晶澳科技等也在不斷實施擴產計劃。一位分析師分析指出,光伏行業技術設備更新快,且已有產能成本控制空間較小,需要新建產能來確保成本優勢和轉化效率。
也有市場聲音認為,隨著各大光伏企業的產能陸續釋放,外加新冠疫情的影響,光伏產業的競爭或將進入白熱化階段。據記者了解,海外市場需求站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約三分之二。通威股份方面也表示,隨著海外疫情的擴散,或將削弱全球光伏市場增長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于4月21日還發布了2020年一季報,一季度營收78.25億元,同比增長26.8%%,同期凈利潤3.44億元,同比下滑29.79%。公司方面表示,受新冠疫情期間交通管控影響,導致部分地方農業生產資料運輸受阻,出現畜禽養殖所需飼料難以及時補充,種畜禽無法調運等問題;在飼料及光伏制造方面,則短期存在原料運不進、產品銷不出、用工回不來、原輔料及設備供應延遲等問題,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