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投入建設資金6.8億元,9處礦山完成綠色創建,8家入選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位于全省前列,經驗在全省推廣。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生產工藝環保化、礦山環境生態化、礦地關系和諧化。這是淄博市淄川區創新推行礦業發展新模式所取得的成績。
淄川區是個百年老工礦區,多年以來受制于資源枯竭、環境惡化,時不我待,變中求存,該區自然資源局精實施細管理,力促城鄉環境大整治,推動淄川區礦山轉型與綠色發展,扎實開展全區綠色礦山創建。
思想轉變,從“要我建”到“我要建”
時間拉回到2018年春節后,淄川區自然資源局先后兩次組織業務人員、礦山企業負責人到浙江湖州、安徽池州東至縣現場學習考察綠色礦山建設經驗。通過實地考察學習,特別是讓礦山企業在視覺上受到強烈沖擊、心靈上受到深深震撼,真切感受到了綠色礦山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大激發了創建綠色礦山的內在動力,讓礦山企業思想上實現了從“要我建”到“我要建”的重大轉變。
考察回來后,該局梳理了全區在綠色礦山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向淄川區委區政府作了專題匯報,將綠色礦山建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每月調度、督導、考核。
2018年5月8日,淄川區政府印發了《淄川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淄川區綠色礦山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綠色礦山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進度安排等,成立了綠色礦山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每月調度礦山企業綠色礦山創建工作的進度,研究解決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營造了綠色礦山建設的濃厚氛圍。
標桿帶動,礦山舊貌換新顏
俗話說,頭三腳難踢,淄川區在綠色礦山建設的初始階段,為了能找準突破口,先對全區礦山企業進行了摸排梳理,研究決定以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博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洪泉礦業公司的3處礦山作為試點,建設樣板工程,發揮示范作用,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綠色礦山建設經驗和做法。
這期間,區自然資源局指導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修建長度為2.7公里的運輸長廊,使企業把礦石成本每噸降低了1元,而且有效控制了揚塵和噪音污染,復墾300畝高標準土地、“邊開采、邊治理”,合理布局開采區,實行臺階式開采,徹底改變了原來無序開采的局面。
此外,該局指導博望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6000萬元,建成“花園式礦山”,建成破碎環節中控室,實現了智能化管理,在廠區主干道及綠化區域形成完善的噴淋系統,抑制抑塵,養護綠植,又建立了沉淀池并安裝污水處理系統,既節約水資源又能將污泥經過壓濾機壓濾成泥餅用于礦山土地復墾。
同時,指導洪泉礦業公司投資1.3億元,建成“生態公園式礦山”,為減少開采揚塵污染,洪泉礦業公司購買了國內最先進的重型礦卡9臺,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蔚為壯觀的罐式儲料倉7個,淘汰了流程復雜、易產生揚塵的落后破碎加工工藝流程,抑塵率達到98%以上,基本實現了無塵化開采、破碎、儲存,復墾綠化200多畝土地,對礦區邊坡進行了治理,運輸道路進行了硬化和綠化。
政策指導,現場督導,標桿帶頭,一系列的舉措,讓淄川區的12處生產礦山,在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了綠色礦山建設。
城鄉環境大整治,確保綠色礦山建設成果
短制管一時,長治才久安。為此,淄川區自然資源局深入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確保綠色礦山建設成果,實現城鄉環境長久提升。
通過制定定期巡查檢查制度,實行“日巡查、周調度、月通報、季考評、年總評”,制定礦山開采及生態修復工地揚塵整治考核標準和考核細則,每月將巡查、調度、考核情況匯報區大整治大提升行動辦公室。督導企業完善相關環保設施,定期開展“回頭看”行動,狠抓治臟治亂不放松,總結前期治理工作有效經驗做法,建立長效監管制度,確保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精致建設、精細管理。
據了解,自淄博市展開“城鄉環境大整治、精細管理大提升”行動以來,淄川區各礦山開采及生態修復揚塵點全部安裝了集氣及高效除塵設施,露天物料存儲場地實施了全封閉蓬蓋,蓬蓋率達到100%,運輸車輛全部采取了蓬蓋措施,經過沖洗平臺后方可駛出礦區,其中超峰粘土礦投資320萬元新增硬化道路面積8000多平方米,實現了連接礦區與主要交通干線道路的全硬化,洪泉石料廠、卓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0多萬元新購置灑水、吸塵、移動霧炮等環保車輛。2019年共計完成了26處關閉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修復達到可利用狀態標準的土地6000余畝。